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正文

畜牧行业发展趋势(畜牧行业发展趋势图)

2024-04-22 3474 0 评论 行业观察


  

本文目录

  

  1. 畜牧养殖业发展前景
  2. 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前景及出路
  3. 畜牧业发展前景

我国是猪肉生产大国,猪肉也是我国居民主要消费的肉类产品,近两年,受非洲猪瘟、环保政策、规模化养殖趋势、新冠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出栏量下降,进而导致猪肉产量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在猪肉产量大幅下降期间,猪肉消费的替代品产量出现较大增长,其中,禽肉产量增长最为显著。

  

畜禽养殖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畜禽养殖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牧原股份(002714)、温氏股份(300498)、正邦科技(002157)、新希望(000876)、天邦股份(002124)、大北农(002385)、傲农生物(603363)、天康生物(002100)、罗牛山(000735)等。

  

本文核心数据:肉类价格、肉类产量、肉类出栏量、肉类存栏量

  

主要肉类价格下降,猪肉价格降幅远大于其他肉类

  

从价格上看,我国牛羊肉价格较高,其次为猪肉,最后为禽肉(以江苏省鸡肉价格为例)。从价格变动趋势上看,2019-2020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涨幅达30-40元/公斤;禽肉价格较为稳定,市场价格在20元/公斤左右;牛、羊肉价格较为相近,且变动周期较为一致,2019-2020年价格稳步上升,两年时间涨幅达20元/公斤。

  

进入2021年,受多因素影响,猪肉价格开始明显下降,同时,牛、羊肉价格也开始同步下降,总体来看,牛肉、羊肉价格受猪肉价格变化影响较大,禽肉价格受猪肉价格变动影响较小。截至目前,我国猪肉、牛肉、羊肉、禽肉价格分别为36.09元/公斤、86.52元/公斤、85.41元/公斤、18.01元/公斤。

  

猪肉产量显著下降,禽肉产量大幅增长

  

从肉类产量上看,2019年,我国肉类猪肉产量明显下降,牛、羊肉产量变化不大,禽肉产量上升趋势明显。

  

具体从产量增速上看,2015年以来,牛、羊肉产量增速较为稳定,保持在0-5%之间;2019年,禽肉产量增长较为明显,2019年,禽肉产量增速达12%,为近年来最高水平,而猪肉产量大幅下降。可见,我国禽肉对猪肉的生产替代效应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与牛肉、羊肉相比,禽肉在价格上更具优势。

  

生猪出栏量回升,牛羊出栏量平稳上升

  

从主要畜产品出栏量看,2016年以来,生猪出栏量明显下降,牛、羊出栏量稳步上升,2020年,生猪、牛、羊出栏量分别为52704万头、4565万头、31941万头。随着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生猪生产延续恢复性增长势头,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17143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4015万头。

  

肉猪存栏量大幅上升,一季度末达41595万头

  

随着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生猪生产延续恢复性增长势头,生猪存栏环比连续6个季度回升,恢复到2017年末的94.2%。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1595万头,比上年一季度末增加9475万头,同比增长29.5%,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长2.3%。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318万头,同比增加937万头,增长27.7%,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长3.8%,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6.6%。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前景预测与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畜牧业的现代化需要大批素质全面的畜牧业实用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对农职校畜牧兽医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据此思考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一、畜牧兽医专业前景广阔,人才紧缺

  

中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的强盛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农村三大出路之一。发展畜牧业,可以带动加工业,促进种植业,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2、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畜牧业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发展畜牧业,满足人们对畜产品日益增加的需要,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保障畜产品安全卫生,需要大量的动物科学专业人才。

  

3、加入世贸组织,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的牛肉、羊肉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价格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农村劳动力便宜,肉鸡等畜产品的分割和加工具有明显的优势,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入世贸组织,对畜牧业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4、禽疾病千变万化,需要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

  

畜牧技术发展很快,说到底,只有经过动物科学正规专业的学习,才能掌握畜禽生长发育规律和疾病发生、诊治的机理,以稳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应对多变的疾病对技术的需求。

  

5、畜产品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行业管理要求掌握专业知识。

  

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的残留,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兽药、饲料的生产和经营已进行行业管理,下一步将和人医一样,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不具备动物科学专业学历,不能从事这个职业。要抓住机遇,争取主动,早学,早受益。

  

学好畜牧兽医技术,可以到大型外资兽药、饲料企业去当区域经理,可以到规模养殖厂当技术厂长,可以到兽药、饲料门市部当技术专家,可以自己搞养殖,可以自办兽药、饲料门市部、兽医门诊,自己当老板。学畜牧兽医不愁就业,不愁没饭吃,冷门不冷,就业为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据我们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初步调查,本科院校毕业生找工作时不愿下基层;大专生理论可以,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同样也不想下基层;中专生虽然要求条件相对较低,但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也非常欠缺;大部分农职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只重视理论教学,很少(甚至就没有)进行实践教学。这就是说,无论是本科层次的教育、大专层次的教育还是中专层次的教育,目前都难以培养出满足农村地区现实需要的畜牧兽医人才。

  

三、改革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寻求出路

  

1、优化师资组合,加强教师专业培养。

  

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要办好一个专业,没有组合良好的强硬的专业教师队伍,那只是一句空话。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抓好教师的.传、帮、带活动,老教师带新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带经验不足的教师,人人都是帮扶者和被帮者,帮扶对象明朗化,有帮扶计划和检查评比,这样一来,教师间可相互提高;第二,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或到现代化养殖场学习;第三,要打破用人界限,聘请对口专业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畜牧兽医专业的名人到校执教,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2、建好实习基地,为专业的发展牢固基础。

  

实验、实习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本专业的第二教学课堂,包括饲养实习、疾病诊治实习、畜禽解剖实习等。实习需要资金和实习动物,离开生产实习基地根本不行。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门诊窗口接触医疗实践,对群众带来的病畜、禽,引导学生现场诊治、解剖,每次出诊和疾病注射,兽医教师带学生实习,手把手地教学生,使学生能诊断、敢开药治病。另一方面,每年应定期到种猪场、饲养场和兽医站实习,不定期带学生参观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特种动物养殖场、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

  

教学质量是一个专业发展的生命线,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与学生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没有好的学生,是保证不了教学质量的,招生的时候,一定要有标准,不能来者不拒,要把那些学习功底较好、吃苦耐劳、真正愿意从事牧医专业的学生招进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人才。这样一来,开始学生虽然少,但学生的素质高,工作以后实际工作能力强,经济收入高,长此以往,自然会消除负面影响,生源会越来越多。

  

其次是把好教学关。要根据专业特点,按顺序、按季节安排教学计划,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类教学、因材施教,按学生的意愿,学习基础好的可主攻兽医,学习基础差的可主攻养殖。在学习上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循循善诱,在实践操作中要及时纠正示范,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总之,农职校畜牧兽医专业应当通过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培养出既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又有一定理论水平、能深入基层、不怕脏、不怕累、能俯下身子干工作的实用畜牧兽医人才。

  

从牛、猪、羊年底只数统计情况来看,我国猪和羊年底存量相对较多,牛的年底数量维持在10000万头一下,2021年,牛的年底数量有9817.2万头,为近年来数量最多的一年。猪在2021年底有44922.4万头,羊有31969.3万头,均较上年末数量有一定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生猪存栏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自2018年8月首次爆发非洲猪瘟以来,疫情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导致生猪产能下降,全国生猪存栏量进一步加速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国内生猪存栏31040.7万头,同比下降27.5%。2020-2022年,中国生猪存栏量回升,2021年,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4922万头;截至2022年9月末,2022年,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4394万头。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肉牛存栏量整体呈现震荡趋势,总体维持在9000万头上下波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国内肉牛存栏9138.3万头,同比增长2.5%。2021年,全国肉牛存栏量为9817万头,同比增长2.7%。2022年上半年,全国牛存栏10111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332万头,同比增长3.4%;比第一季度末增加227万头,环比增长2.3%,存栏数首次突破亿头。

  

家禽养殖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家禽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家禽饲养量、禽蛋产量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禽肉产量世界第二。家禽业是我国畜牧业的基础性产业,禽肉和禽蛋也是我国城乡居民蛋白质消费的主要来源。家禽业的发展对于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家禽业克服禽流感疫情对家禽生产、市场消费以及进出口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仍然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2019年家禽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效益向好,家禽饲养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全国家禽出栏146.4亿只,比上年增加15.51亿只,增长11.9%。2021年末,全国家禽存栏67.9亿只,比上年末增加0.1亿只,增长0.1%,近4年来最高。2022年上半年,全国家禽出栏69.1亿只,比上年同期下降0.7%。

  

从中国畜禽产品肉类产量统计情况来看,2018-2022年,中国畜禽产品肉类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022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比上年增长3.8%;其中,猪肉产量5541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718万吨,增长3.0%;羊肉产量525万吨,增长2.0%;禽肉产量2443万吨,增长2.6%。

畜牧行业发展趋势(畜牧行业发展趋势图)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