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正文

传统行业新媒体转型发展(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2023-11-21 4351 0 评论 行业观察


  

本文目录

  

  1.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发展
  2. 传统媒体为什么转型
  3. 新媒体运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发展从六个方面融合:

  

2、做强传统媒体,树立主流权威,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3、把握时代走向,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4、完善技术手段,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5、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综合素质,打牢融合发展根基。

  

6、增强政策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新媒体良性发展。

  

7、加强有效监管,做好舆情防控,规范新媒体传播行为。

  

8、(一)做强传统媒体,树立主流权威,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9、虽然新媒体发展迅猛,但从宣传的实际情况看,传统媒体不可能被新媒体取代。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传统媒体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形成品牌优势,以达到引领带动新媒体发展,促使传统媒体影响力辐射新媒体的目的。

  

10、一是变革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学会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媒体,不断适应新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树立用户观念,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用户被动接受的方式,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11、二是传统媒体要适应全媒体时代用户参与热情高涨的舆情特点,深入掌握重大新闻事件的各种舆论倾向,拓宽视角,扩大自身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做大做强自身品牌,保持良好形象,从而提高新媒体在用户心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12、(二)把握时代走向,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13、加快观念转变,深化媒介融合理念,主动作为,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

  

14、首先,宣传部门要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新媒体。加强对新媒体的正确引导不仅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也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宣传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干部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新媒体,促使干部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互联网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

  

15、其次,传统媒体要转换思维,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各级报纸、电台和电视台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长期规划,逐步实现媒介深度融合的发展目标。传统媒体要善于分析和运用互联网模式,不断提升新媒体的影响力,通过融合发展创品牌、出精品、促发展。

  

16、第一,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快网站建设,整合媒体资源,弥补传统媒体内容不易保存、检索不便等缺点,不断推动媒介内容向网络延伸。

  

17、第二,加强内容建设。一是坚持内容为王,发挥专业采编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以权威报道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以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二是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在传播中抢占先机;三是塑造融合新闻,在“全”“深”“广”上狠下工夫,以传统媒体的内容为核心,通过跨媒体联动推助优势互补,通过专题策划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新闻事件的事、理、情,促使主题血肉丰满,更富感染力和渗透力。

  

18、第三,立足大数据运用,创新采编流程。各级新闻媒体应致力于建立统一指挥调度、高效整合采编资源、融合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应多介质新闻生产的新型多功能一体化采编平台,实现新闻一次采集、新闻产品多种生成。加快建立松原市媒体数据中心,形成立足本市、辐射县区的基础性海量信息资源池,集数据存储、整合、备份为一体,实现数据共享。

  

19、第四,要重视在服务和互动上出特色。优化信息服务,强化用户理念,注重分析用户特点,准确把握用户个性化需求,以用户为中心明确网站定位,将政策宣传与用户需求有机结合,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新媒体的“快”和“准”,在即时视频播报上求实效。与时俱进,把握媒体发展脉搏,积极主动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有条件时打造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发布平台,不断扩大新媒体影响力。

  

20、第五,凸显个性促发展,打造新媒体品牌效应。各级媒体要在网页设计、图文制作、内容安排等方面做足“特色”文章,彰显媒体气质,增强竞争力。

  

21、最后,增强用户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加大各级新闻网站宣传力度,通过开展网上投票和有奖问答等形式,引导用户积极参与互动、发表评论,不断提高网站活跃度。只有既满足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又提高用户的参与和贡献,才能促使网站赢得良好口碑,从而聚集人气,不断提高广大用户对本地网站的关注度。

  

22、(三)完善技术手段,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23、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需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不断加大技术投入。一是积极利用新技术,充分发挥4G等新一代网络的技术优势,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发展网络视听服务,将优质内容推送到互联网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屏幕多终端,推动社交平台与新闻传播平台对接,广泛吸引用户,不断提升影响力;二是不断探索新应用,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和手机报等应用,借力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建设公共账号,抢占舆论高地,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三是加强信息传播技术应用研发,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和互动化趋势,努力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

  

24、(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综合素质,打牢发展根基

  

25、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复合型人才。一是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通过业务培训和参观学习,提高编采人员综合素质,尽快建立一支集采、编、摄、播于一体,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科技手段的多媒体记者队伍;二是要大力引进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适当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为新媒体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三是重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升级采编系统,建立统一指挥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加大新兴媒体内容生产、技术研发、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优化人才结构、统一调配使用;四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提升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探索媒体融合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径。

  

26、(五)增强政策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新媒体良性发展

  

27、利用好新技术,推进新媒体产业化发展,不仅需要广大运营商和主流媒体发挥好主体作用,也需要各有关部门主动跟进、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媒体的健康发展。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适时出台支持媒体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地方网站,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28、??要不断拓宽新媒体发展的资金渠道,提高新闻采编人员和技术人员待遇,完善技术设备,吸引人才主动投身新媒体建设。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扶持,为新媒体平稳有序发展提供充足保障;二是新媒体要通过提高点击率吸引广告商,加大新媒体广告的投放比例。要改变以往集中轰炸式的广告宣传与投放模式,转而建立在实证数据采集分析基础上的精准投放。与传统的广告更注重内容、创意、覆盖面相比,新媒体广告更看重效果、渠道、目标用户到达率。通过广告赞助等形式筹集资金,是当前维持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渠道。

  

29、(六)加强有效监管,做好舆情防控,规范新媒体传播行为

  

30、???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把正确导向贯穿到融合发展的各个环节。要完善媒体管理制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认真研究新媒体管理的科学方法,严格规范传播行为,加快实现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一是加大网络监管支持力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互联网管理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将网络知识作为公务员培训的必修内容。同时,以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薪酬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参与互联网管理,扩大网评员队伍,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二是改进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公开监看、数据分析、技术侦察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分析研判,及时掌握网络状态,获取网络情报信息。

  

楼下别幼稚,行外说行内事。首先,除了早已玩蛋的纸媒,没任何传统媒体是靠记者撑台的,声音媒体靠主持人吸收听众,就如听歌听吹水、听明星主持人分享日常趣事等,主持人成了第一吸引源。当然,声音媒体也有新闻节目需求,就如央视630类,但往往不是主菜。而视像媒体如电视等,常年以来都是靠整个节目去竞争的,节目内的人也重要,但远没整体重要,所以电视媒体里的记者地位也不高,一般占据一个小部门或经营一个频率(如新闻频道)等,但对比自己所在台及外界,新闻类节目或频道往往是很弱势的,和他们自我包装有极大差别。也可以随便上街问问别人喜欢看综艺节目还是新闻节目?答案10有八九能让某些造假的包装汗颜。另外,如果是如下面提到的是纸媒的记者,建议尽快转型,如果有暗指人日和新社在托大记者的价值与地位,那么,请三思再理解。另外供参考:,1.记者职业周期10-15,一般就会升到管理层成员台长什么的,很少再做一线工作。2.主持人职业周期一般前十年学东西,从业15-25年才是成名有巨大收成时期,25-35.开始会教新人。3.其它工作岗位,和普通公司行政类差不多,不属于特殊人才类,建议哪里收入高去哪里。总结,只有纸媒才是靠记者撑出来的,其它传统媒体都不是,切记。

  

新媒体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网络视听新媒体增势突出

  

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依托,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性电视媒体、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为主要载体,按照工业化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的产业类型,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外延而言,新媒体产业涵盖的范畴极其宽广。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新媒体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2017年,市场规模增至7558.1亿元。

  

网络视听新媒体成为展示我国文化传承与创新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最近10年来,中国网络视听新媒体在与世界的交流互动中迅猛发展,惠及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也为世界网络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中国,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呈现四个特征。

  

一是传统媒体通过拥抱新兴媒体实现转型升级,成为网络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移动音视频服务成为网络新媒体产业新的增长点,中国网民通过手机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比例高达76.7%,手机视频用户规模超过3.54亿;三是网络视听内容生产创新越来越强劲,最近一年新上线原创网络视听节目334万条,占在线视听节目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四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目前音视频内容成为互联网流量贡献率最大的应用领域,占70%以上。

  

——发布主体多元化,媒体、政务发布、自媒体三分天下

  

信息传播正在从专业媒体主导的精英传播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大众传播转变,新媒体内容供给主体已形成媒体、政务发布、自媒体“三分天下”的格局。传统媒体基本完成以“两微一端”为主体的移动传播布局,政务发布基本形成覆盖中央部委、省、区、县四级发布体系;媒体要在竞合中以更专业的发布、更权威的信息和思想观点的输出,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同时与政务发布多协同,对自媒体则要以开放心态团结引领。

  

——与受众的关系正在发生重构,媒体的影响力取决于对用户的聚拢吸附能力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新媒体时代,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媒体与用户之间,随时都在进行信息、观点、情感的交流、交锋、交融。从简单交互,到深度参与,直至出现像微博、微信、抖音、快手这样几乎完全由用户提供内容的产品,媒体与用户日益成为信息传播共同体、价值判断共同体、情感传递共同体。用户的数量、停留时长、参与程度,代表媒体对受众的聚拢吸附能力、社会动员能力和行为塑造能力,构成媒体视为生命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从可读到可视,短视频将成为主要传播形态

  

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这是新媒体内容演进的一个重要方向;视频或将成为未来信息的主要传播形态。随着5G时代到来,拍摄、制作、上传的门槛大大降低,短视频将迎来爆发增长。由用户上传,将移动化和社交化相结合的社交小视频,将有可能创造增长神话。着眼这种趋势,国内主流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等正在准备上线视频聚合平台。

  

——新闻内容被重新定义,泛资讯产业快速拓展

  

不同的介质决定不同的传播内容,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传播介质变了,新闻资讯的内容也被重新定义。手机天然是一种伴随性、生活化的媒介形态,承载的内容注定与传统媒体不一样。特别是近年来算法推荐的流行,助推了一些碎片化、浅阅读、消费属性的泛资讯内容快速拓展。目前,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资讯外,生活服务、健康知识、历史钩沉、娱乐视频等泛资讯大规模进入新媒体内容生态。这些内容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但也带来过度娱乐化和伪科学等问题。

  

——优质内容价值回归,付费阅读成为值得探索的模式

  

几乎与泛资讯内容扩张同步,付费阅读初现端倪。在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和消费信息的感官刺激中,人们开始寻找有价值的内容。一些媒体开始尝试付费阅读,问答平台也应运而生。据统计,去年中国付费阅读的市场规模达到49.1亿元。短期看,内容付费市场还不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主要原因一是中国互联网免费模式由来已久,二是真正值得付费的优质内容仍十分稀缺。

  

——移动端出现“马太效应”,平台化赢得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传统媒体的内容越做越好,商业平台却越做越大。在资本、技术的推动下,用户、流量都在“中心化”,少数几个产品瓜分了移动资讯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事实证明,能做出优质内容的不一定能做出平台级的产品,而缺少自主可控的平台,就很难掌握话语权和竞争优势。

  

——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人工智能由概念进入实操阶段

  

媒体和AI技术的结合,已经由早期概念进入产品形态。机器人写稿、智能推荐、语音识别、视频感应器等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新闻生产和信息传播各个环节。例如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作大脑”,具备智能推荐、智能写作、智能分发、智能语音等四大功能,致力于帮助内容创作者提升内容生产和分发效率。某种意义上,移动互联网正在进入“下半场”,智能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蓄势待发。未来已来,行业有必要做好准备。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传统行业新媒体转型发展(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