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日常 > 正文

精益生产课题改善(精益生产改善项目总结ppt)

2024-12-02 9147 0 评论 工作日常


  

本文目录

  

  1. 如何实施精益生产有哪些方法
  2. 精益生产管理能够带来哪些实践效果
  3. 精益生产方式改善生产线主要有什么问题

一、如何实施精益生产有哪些方法

1、骤1:提高意识意识,加强组织领导

  

2、实施精益生产的关键是发挥员工的作用。加强对全体员工的精益管理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参与者必须是从管理层的上司和副总裁到运营级别的普通工人。培训内容包括:竞争形势,浪费观念,激励生产,5S,团队改进,全套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以促进企业全体员工的观念和观念的转变,增强意识和主动性实施精益生产方法。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实施精益生产方法的领导和实施机构,由总经理负责,相关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参与,明确职责和任务,制定精益生产工作计划,促进精益生产方法的实施。企业中的精益生产方法。

  

3、步骤2:建立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执行团队

  

4、此步骤是建立精益生产组织。这也是许多公司实施精益生产的必要步骤。一些公司将该小组称为“精益生产委员会”,而另一些公司则称为“改善组织”。一般来说,总经理应该是精益组织的负责人。一些公司还将工厂的副总经理列为负责人。组织应包括生产管理部门,制造部门,生产技术部门,质量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主管应建立负责人的改进责任。

  

5、步骤3:建立示范生产线并确定管理模型

  

6、实施精益生产方法三到六个月后,当5S取得初步成果时,应选择一条生产线作为示范,以促进持续改进。要提高内容,请尽量利用精益工具,同时要注意流水作业生产线的选择,并明确改善以前的状态,例如:成品和零件清单,当前对象和信息的流程图,每个项目的时间调查,生产线侧面的库存调查以及交付的频率和数量。改进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落实负责人,并注意运用头脑风暴法来集中所有人员的智慧。必须及时发布改进情况,以确保改进工作的同时实施和顺利合作。同时,改进示范线负责人必须每天确认改进进度。

  

7、5S管理(组织,纠正,清洁,清洁,完成)。要实施精益生产方法,我们必须首先改善现场环境,清理不必要的物品并减少空间占用;整顿有序在现场摆放物品;清洁后,保持现场清洁并及时维护设备维护:经过检查和整顿,员工将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保持良好的现场环境,从而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最后,通过5S活动,实现了场地的有序管理,减少了浪费,提高了全体员工的生产管理水平。

  

二、精益生产管理能够带来哪些实践效果

精益生产管理由最初在生产管理系统的实践成功,已经逐步延伸到整个供应链体系及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当中,同时也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

  

精益生产管理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在创造价值的目标下不断地消除浪费。具体来讲,精益思想包含以下5个方面:

  

(1)由顾客定义的价值:从顾客角度而不是公司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确定所有活动(产品、服务、功能)的价值;

  

(2)识别价值流:为每族产品、服务或功能识别出价值流步骤,消灭不创造价值的部分——浪费;

  

(3)变批量与排队为连续流动: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回流、无等待或废料的价值流;

  

(4)由顾客需求拉动:及时生产仅由顾客需求拉动的产品;

  

(5)不断消除各层次的浪费,持续改进,追求尽善尽美。

  

精益生产管理能够带给企业的巨大的效益,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在以下方面已经有无数的实践证明其巨大的成效:库存大幅降低,生产周期缩短,质量提高,各种资源(能源、空间、材料、人力)等的使用效率提高,各种浪费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利润增加。同时,员工士气、企业文化、领导力、生产技术都在实施中得到提升,最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这些成效在某制**企业2009年6个月的精益生产管理初步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成品库存比2009年上半年下降30%,释放库存占用资金约4000万元;

  

——粉针车间样板线转产时间缩短28%;

  

——固体车间样板设备停机率下降23%;

  

——建立了以5S管理活动为基础,员工的改善提案制度,中基层管理者的大课题制度为核心的全面改善机制;

  

――形成了全面改善氛围与全员参与的激励机制,人均改善案例件数突破0.5件。

  

我们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都知道精益生产管理及其实践理论,但往往一实施就没有预想的效果。我们的调查发现,很多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企业,往往实施的是精益的那几个工具,如5S、TPM、QCC、TQM等等,但却忽略了精益生产管理的核心:持续改善。

  

另外许多企业虽然也强调他们的一直在提倡持续改善,但收效甚微,仔细研究发现,成功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一些优秀日本或者欧美公司里所拥有的持续改善支撑体系,在这些企业并不存在,这就给了我们答案,为什么精益管理实施流产。根据我们众多实践,要成功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必须建立以下支撑体系:

  

一是全员参与的改善提案制度。各位一看可能比较熟悉,说我们有啊,我们有提案制度。但这里的改善提案不同于提案改善,合理化建议等,改善提案是先改善后提案,就是说先去做,先去改善,然后再提案,这个我们原来的提案制度是截然不同的。改善提案制度是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基础。从全员的削减浪费开始。

  

二是中基层的课题改善制度。每一位中层干部都需要引领一个课题,这个课题叫做大课题、焦点课题,多数涉及到流程改善等较大方面的改善。

  

三是全员的发表会制度。不管是改善提案,还是改善大课题,都要以成果的发布作为鉴定成绩的方式。发表的方式不只是报告,更需要现场实地展示。将改善的成果展示在现场,并让参与发表的人员共享改善之旅。

  

四是专家诊断、总经理,董事长的诊断制度。目前还有哪些问题?下一步需要往哪里走?这需要外部专家,总经理,董事长给出指引。同时,诊断的过程也是检验前段改善效果的过程。

  

五是相关改善工具的全员培训,这是基础。不掌握改善工具就无法去改善,即使去改善也是无从下手。因此改善工具的训练是必修课。这里包含从新人到老员工,到推进者,从基层到领导各个层面的训练。

  

以上五个方面,改善提案、大课题改善、发表发布、专家诊断与工具训练构成持续改进的循环,这便是精益生产管理的持续改善支撑体系,也是精益生产管理的制度保障。同时精益生产管理的实施成功,还有三个要点必须被关注:

  

一是领导的作用,一家企业精益生产管理是否能够实施成功,领导的作用是关键,高层领导,经营班子应该发挥“三最”,用最大的决心来推动精益生产管理,用最大的权力来支持精益生产管理,用最好的表率来宣传精益生产管理。这就要求高层领导每周一次的现场巡回确认,关注推行进度;最高层领导每月参加一次精益生产管理的推行会议;将精益生产管理推行纳入公司的经营方针,制定精益管理推行的中长期目标与实施规划,并将推行结果纳入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中基层管理者要亲力亲为,从我做起,主动学习,虚心接受,坚决执行,不满足现状,对下属员工要“喋喋不休”,促其实施规范。

  

二是快速的行动,精益生产管理的实施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件,而是一个不断实践的改善过程,它需要有想法就去快速的行动,快速的实践,用事实来证明。不怕犯错误,但不允许不变革。

  

三是改变心态,精益管理是打破旧传统,旧习惯,旧做法的过程,也就是打破“既得利益”的变革过程,那么依照人的习惯就会抵抗,所以只有保持空杯与坚决变革的心态才可,就如三星社长李健熙所言“除了老婆孩子不能变,其他的都要变”。

  

当我们决定要实施精益管理后,我们可以在精益生产管理实施的同时开始完善上述的基础体系,也可以在实施前先做一些变革,给员工一个良好的信号。因为精益生产管理并非几个改善工具,而是涉及到研发、制造、销售和物流以及供应商和客户的整个管理系统。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是成功实施的保证

  

三、精益生产方式改善生产线主要有什么问题

1、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营造一种全员自主改善的企业文化,所有精益管理工具必然大打折扣。那么,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时,如何营造这种“全员自主改善的企业文化”呢?我们分别从以下三点进行论述:

  

2、一、精益改善从“员工理解和支持”开始做起:首先,我们提出两个问题:“企业做精益生产,做IE改善,效率提升了,人数削减了,但员工们更辛苦了,员工流失率也加大了,员工们的抱怨也更多了,怎么办?”“做精益生产,搞IE改善,不就是想让员工多干活少拿钱吗?不就是变相的裁员吗?谁愿意做改善使自己更辛苦?谁愿意做改善丢掉自己的饭碗”?以上两个问题,是不少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听到的员工们的抱怨。是什么原因导致员工对推行精益生产执如此的反对态度呢?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抵触是员工们担心精益改善会影响到自己个人利益的条件下衍生出来的。这种抵触源于员工价值观和源于事实认识的抵触,抵触不是应该克服的对象,而是一种倾诉,是企业管理者应该侧耳倾听员工苦恼的时候到了。大多数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时,对技术性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事实上单从技术层面上着手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的。相反,对精益理解越深刻越是意识到技术性层面的重要性相对来说是较低的,而精益意识中的人本化意识却显得尤为重要了。

  

3、当今,价格竞争愈演愈烈,各家企业热衷于采用精益生产方式降低成本,甚至有些企业首先采取措施降低人工成本,把2个人的工作量交给1个人完成,这种做法短期内获得了盈利,却是很不人性化的,直接导致员工失去了工作动力,工作质量下降和一系列的劳资关系矛盾产生。管理界有句名言:“要想员工满意,必须先让员工理解”。但得到员工理解也非常困难,有些管理人员动用权力逼迫员工去做精益改善,他们连说服工作都不去做,更谈不上让员工理解了。员工不按照他们的想法行动,他们便认为员工无能或干脆直接惩罚员工。从来没有人就企业做精益改善的原因和目的向员工进行说明并回答员工所关心的问题。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精益改善活动往往变成了一阵风的运动。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百分之六十的管理不良来自沟通”。企业在推动精益改善时,应该养成这样的习惯:当决定做一件事并希望得到员工理解时,须与员工面对面沟通,直到确信员工理解为止。而在员工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开展工作,就能得到员工的支持与拥护。

  

4、二、精益改善要做到员工和企业双赢:现在,让我们看一个案例:两年前,笔者为一家医疗产品制造型企业做管理咨询,这家企业的总经理是一个“能人”,什么都亲力亲为,人不到四十岁,头发大多都白了,这位总经理经常抱怨干部和员工的能力太差,什么改善都要依靠他……这种现象,在很多企业普遍存在,很多中基层人员认为,改善与变革是领导的事,观望高层出高招,一味地“等、靠、要”。而这样的结果是,中基层人员长期不进行改善与创新,始终不能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高层则认为部属素质不够高,所以每一次改善,都亲力亲为,但中基层员工却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在这种企业环境中,精益改善方法不可能在企业中得到真正的应用。刚才,我们提到了精益改善的人本化意识,提到了员工们并不关心精益生产(www.chinatpm.net)改善的成效,也提到了全员自主改善的企业文化,要弄清楚这三点,首先要弄清的是做精益改善的目的是什么?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压缩生产周期?还是提高利润?提高效率是企业老板更关心还是员工更关心?提高利润是员工更关心还是老板更关心?答案肯定都不是员工。如果这项活动变成员工更关心的话,那么,事态的发展就是另一个崭新的局面。让我们再次分享刚才那个医疗器械厂的案例:随着工厂销售量的不断增加,生产产能严重不足,

  

5、导致交货期越来越长,质量事故重复发生,客户频繁抱怨。由于随着订单的增加,员工的加班时间也就越来越长,最后,员工们干脆放慢工作速度,他们明白,反正都是干不完的活,快做与慢做的结果都是要长时间加班。而那位喜欢亲力亲为的总经理,就变得更为忙碌了,但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改良。请问,如果是这种状态下导入精益改善,会成功吗?从精益的技术层面上看肯定没有问题,因为生产中确实存在着不少的六大损失与七大浪费,但从人性化的角度来看,却是非常难以成功的,因为,员工们开始抵御提高效率了,他们认为,提高效率就是牺牲员工个人的利益去满足公司的利益。在这种状态下,管理人员要成功导入精益改善,首先要解决的是员工个人利益问题。后来,这家医疗器械厂开始改变员工的绩效评估模式,采用了“工时产值奖”的制度,也就是说工时投入低而产量高的车间班组奖金就高,并采用了弹性调度工时制度,一天内员工只要完成规定的产量员工们就可以提早下班,这些措施,使员工们开始愿意去提高生产效率了。然后,我们决定选择一条生产线做精益改善的“白老鼠”,事先管理人员与员工们充分沟通,承诺与员工们共同分享改善的效益,比如说原来生产线每小时的产能是100PCS,改善后达到每小时120PCS,多做的20PCS员工们就可以得到10PCS的改善效益奖金,后来,我们干脆在部份容易评估标准产能手工作业比例大的工序实施计件工资,这些措施的出台,充分激发了员工们的改善热情,员工们开始乐意接受更多的生产任务,生产效率在1个月内就提升15%以上,不良率却下降了2%。国内企业推行精益生产大多不那么顺利,不是技术、工具、方法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供应链的问题,供应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供应商不能准时保质送交货品。二是内部执行力的问题,执行力的问题又来自于分配机制的问题,目前,国内流行一句经典语录叫“分配机制是第一执行力”,利益分配得好,员工执行力就高,利益分配得不好,员工执行力就差。而在精益生产的推行过程中,往往内部“执行力”的阻力远远超过外部“供应链”的阻力。员工喜欢去做受到奖励和他们利益相关的事情,先解决好这个问题,然后在全厂推广精益生产的成功率就非常高了。企业在推行精益改善时,首先要考虑把员工收入的增长列为第一优先的改善指标。员工们由于热爱工资指标,进而会热爱企业的其他指标,这样才能上下同欲,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同步增长。一个企业的精益改善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员工;员工是否积极参与改善,利益分享是核心要素之一,这是“原始的核动力”,不可忽视,不可小觑。

  

6、三、培养员工持续改善的习惯使精益改善效果最大化:丰田生产方式创始人大野耐一先生说:“当持续改善已经成为丰田员工的一种工作习惯,就证明丰田式生产已经获得了成功”。那么,世界一流企业是如何营造这种持续改善和自主改善的文化氛围的呢?企业高层定出宏观目标和重大事项,具体计划的制订和执行由中层管理人员落实,中层管理人员每个季度必须主动申报重大革新课题,由高层审核可行性,每半年举办管理革新大会,汇报课题进度,评价阶段成果,接受大家的指正。每个月举行管理改善发表会,发表人主要是各部门有作出改善的基层员工,给基层员工一个展示的舞台并嘉奖有改善的员工,并让员工通过发表享受到精益改善的成果美、劳动美、创造美。甚至有些企业把员工的改善案例编制印刷成一本本精美的《精益改善成果汇编》分发给员工,或把员工的改善事例做成看板予以展示,让员工们享受到成就感和荣誉感。在改善创新过程中,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经常深入现场了解问题,搜集改善案例,亲自培训和教育员工,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让员工在自身教育与实际案例的启发下,不断就本工序做出各种改善之举,涌现出更多的改善事例。这样,无形中就在企业内部创造了一个尊重人,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环境。质量大师朱兰博士强调,“美国管理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人的智慧给挖掘出来”。如果将本文最终想表达的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要使精益改善真正持久的产生成效,就必须做好组织内员工的激励,这种激励包含目标的激励、培训的激励、关怀的激励、支持的激励、荣誉的激励、物质的激励、晋升的激励。通过激励,提高全体员工“改善的能力”,从而达到自主改善和持续改善这一理想状态。这一想法产生正是基于“依赖少数的精英主义进行改善并不是最终落脚点”这一信念。所以,我们提倡全员攻击型的精益改善。企业文化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精益改善的文化内涵就是“沟通、激励、理解、人本化、双赢”。

精益生产课题改善(精益生产改善项目总结ppt)


复制成功